盟云全息

体全息术的发明 时间:2017-06-28   点击:  栏目:全息新闻

  体光栅最早的出现应该归功于李普曼(Lippmann),这位法国物理学家于19世纪末设计了一种独具匠心的技术来制作彩色相片.他的做法是在几毫米厚的感光乳剂的背面镀上一层水银作为反射层,聚焦在感光乳剂上的光与反射光波形成驻波,此驻波在显影厚就按照吸收光场强度的空间变化分布被保留在记录材料里.当这种照片被照明时,反射光的强度取决于驻波的强度,颜色由他们的频率决定,因此原始场景的色彩就可以被重现出来.

  李普曼的这个想法实现起来是有难度的,但是其利用了体光栅的记录和再现的两步过程,这一应用为后面体全息技术的发明提供了必要的背景.1942年,布拉格为了直接从X射线的衍射模式中获得放大的像,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李普曼的两步过程,即通过相干光的近场和其远场衍射模式分部之间的傅里叶变换关系来实现X射线的衍射成像和在线.1948年,伽伯(Gabor)为了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决定移走物镜,采用像布拉格的X射线显微镜的两步过程来得到理想的放大率.但是,为了对一个一般的结构成像,需要记录振幅和位相信息,而记录材料只响应光强度.伽伯意识到用一个相干的参考光和从物体表面反射或散射的物光干涉可以吧物信息的振幅和位相同同时记录下来.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两步无法透镜的成像过程,称之为波前重建,也就是后来被人们公认的全息术.两束光的干涉图样就成为全息图,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全部被记录下来,通过这个全息图就可以得到原始的物信息三维像.

  20世纪50年代,全息的理论和对全息术的理解得到了显著的延伸.20世纪60年代早期,全息术迎来了又一次革命性的发展.一是激光器为全息记录提供了良好的相干光源;二是密歇根雷达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斯(Leith)和乌帕特尼克斯(Upatnieks)意识到了全息术和雷达合成孔径成像的相似之处,将“载频”的概念引入全息记录过程,提出了离轴全息术,解决了由伽伯提出的波前重建技术的孪生像问题.由此同时,前苏联科学家丹尼苏克(Densisyuk)结合李普曼的彩色照相术和伽伯的全息术,发明了反射全息术,由此采用厚的记录介质,也称其为“体积全息”.

  激光器、离轴全息术和体积全息书的发明使全息术的研究又重放光彩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相继出现了彩虹全息、多重全息、等多种全息方法,从而开辟了全息应用的新领域.

全息
 


Tag标签: 体全息 光学体全息

上一篇:9D VR助阵紫嫣香港Violet3D全息投影演唱会 下一篇:堪称世界最薄的全息设备问世,网友纷纷表示全息技术亮了



·2025蛇年商业风口:裸眼全息户外广告,错过或被市场 “甩下车”?
·2025年4类不同“全息+沉浸式”场景,让未来城市活起来!
·打造新年逛展新场景:现代艺术x沉浸式x全息的新体验
·全息舞美设计创意:2024MAMA颁奖典礼,突破时空界限
·卷到飞起的全球营销创意!看全息投影如何点亮“圣诞魔法之夜”
·展区、商区等如何规划?全息技术助你打通全时段收益!
·必打卡!爆火的古埃及文明中的沉浸式光影互动体验
·频上热搜:全息科技助推博物馆热,吸“睛”又吸“金”!
·虚实联动的裸眼3D全息:破屏而出领略广告新魅力
·沉浸式全息虚拟现实:带你进入足球的世界,感受真实赛场激情!
·打造景区文旅新篇章:如何通过全息投影吸引更多游客?
·告别传统,拥抱未来:全息投影家装让家瞬间变科幻电影现场!
·全息科技加持 | 前卫演出构建新次元舞台,让一切触手可及
·当科技入侵演唱会:营收超1亿英镑,观众过百万
·技术突破!立体幻影膜-平面秒变裸眼3D,任何场景都能成为焦点!
·为博物馆装上“智慧的大脑”,带你解锁全息+文旅新玩法
·中秋国庆“文旅+”多维探索!全息技术开辟发展新赛道
·“沉浸式+全息”Tiger Sky Tower摩天塔开幕仪式,让创意无限延伸
·让客流暴增50%!150平米全息餐厅需要多少钱?
·2024年如何打造高质量全息舞台剧?